世界青年拉丁舞锦标赛、IDSF(国际体育舞蹈联合会)公开赛、中国体育舞蹈公开系列赛日前在宜昌举行,国内外三大顶级高手汇聚一堂,星光灿烂,吸引了来自43个国家和地区的众多体育舞蹈精英。
中国选手:细节仍需完善
此次世界青年拉丁舞锦标赛,中国共派出了两对年轻选手参赛,虽然最终未进入12强,但乔亚楠∕王雨婷取得的第14名的成绩,已经是参赛亚洲选手中最好的了。
CDSF秘书长尹国臣表示,中国两对选手都是第一次参赛,难免在动作完成度和实践知识方面有所欠缺。未进前12虽然有点遗憾,但也基本反映出了中国选手目前真实的水平。
来自新加坡的IDSF执委、此次世界青年拉丁舞锦标赛裁判长郑志华则表示,14名的成绩是“几年前中国选手难以取得的”,中国选手的成长让他欣慰。在他看来,中国选手在技巧上已经非常娴熟,但还需在细节上严加注意。“比如服装,比如选的位置……中国的另一对选手阎棒棒∕魏诗瑶,技巧不错,但比赛时选了白色衣服,配合当天的地板颜色和灯光,在场上就显不出来,再加上经验不足,不会抢位,结果就比较遗憾。”
比赛:艺术表现力愈受关注
除了两大世界级赛事如火如荼地进行外,中国体育舞蹈公开系列赛在阔别两个月后,也在宜昌激情回归。纵观四大榜单,虽然进入前6和前12的人员变动并不算大,但排名却出现了些“新气象”。尤其在A组拉丁舞的角逐中,不仅有选手“大起大落”,冠军奖杯也由此前保持长胜的王为∕陈金易主到石磊∕张白羽手中。虽然“胜败乃兵家常事”,但从中我们也不难发现一个信号——体育舞蹈的评判标准正在发生着变化。
不久前,IDSF推出了新的裁判方式,评判标准由原来的6个方面变为5个要素,包括舞伴间的平衡与协调;动作质量;舞乐配合;舞伴间的引带关系处理以及套路编排和艺术表现力。尹国臣表示,“新标准对艺术感染力和表演性的要求高了,强调舞伴间的和谐,所以在选拔时不仅考虑了在技术上的协调,还有形体上的。”
新的裁判方式不仅对选手来说是一项挑战,对裁判亦然。据介绍,此套标准在国际上已经逐渐开始使用,但国内还未普及,此次两大赛事是尝试性部分使用。尹国臣表示,三大赛事合一,国内外裁判共同执裁,也是国内普及新裁判方式的前哨战。“我们一直强调与世界接轨,除了选手水平,裁判如何用国际视角来执裁也是的重要一步。”
赛事组织:向国际顶尖赛事学习
说到此次赛事组织,郑志华用了“今非昔比”四个字。“工作人员通过这些年的实践组织能力加强了,完全没有了以前的匆忙感。” 郑志华建议,“虽然比赛内容无法改变,但可以尝试在项目间或者介绍选手时加入新的创意和环节,让赛事更具可视性。”
与国际赛共同举办,对中国体育舞蹈竞赛组织来说,也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竞赛长张建新表示:“竞赛组织还有许多要完善和学习的,比如发放背号,IDSF一般都是当天赛当天发,而国内赛却一般提前好几天就发放下去了。这样一来无法掌握实际参赛人数,容易造成空号,二来选手拿到号码后,就会推迟到场,为检录带来负担。这些细节我们都需要向国际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