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中国第一次获得了世界青年拉丁舞锦标赛的承办权,这对于促进中国体育舞蹈的发展是个不容等闲视之的强大力量,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有幸参加比赛的中国选手和到场观摩的中国观众极大地享受了这一殊荣。但是对于广大的中国体育舞蹈从业者和爱好者们来讲,还是不能够有机会体验这一国际盛事。作为中国体育舞蹈的宣传与推广人员,我们有责任与大家分享其中的收获。这篇印象记较为细致地描述了整个赛事的全貌,希望读者可以从中体验到身临其境的感觉。
真正意义的国际赛
我们在国内经常可以看到“XXX国际公开赛”这样的赛事名称,通常这些比赛当中还是国内选手占大多数,国际公开赛的名称只是说明这个赛事是面向世界开放报名的。因为涉及到主办方的名气,实力,宣传等等因素,一般在中国国内的国际公开赛不会有太多的国际选手参加。不过,世界青年拉丁舞锦标赛可非同一般。2009年的这个世青赛,在我印象当中,应该是近些年来,我观摩到的单项赛事国际选手参赛最多的一次。因为这是个由IDSF主办的常规著名赛事,主办方在国际上的权威影响力,以及赛制对于参赛者的要求,决定了这项赛事参赛国的众多。虽然每个国家只有两对选手名额,但是参赛国的数目保证了选手数目将会大大超过单一国家举办国际公开赛所能够号召来的国际选手的数。一般来讲,单一国家举办的国际公开赛,除非是历史悠久的几大赛事,如英国三大著名赛事,美国公开赛(US OPEN),国际选手的数目将取决于主办方的宣传力度以及可花在邀请国际选手上的资金实力。在宜昌的酒店偶遇到被邀请来观摩赛事的中国深圳国际公开赛的主办人王永刚先生,也对本次国际选手的规模颇加感叹。
来自世界各地的参赛选手数目的众多,虽然对于观众来讲,会过足眼瘾,但是对于组织者的接待和新闻工作者的采访来讲都是加大了难度。 赛前直到晚上很晚,接待负责人和志愿者们还在酒店里帮助国际选手们入住。 国际选手下榻的酒店大堂,从早到晚都挤满了报到的异域相貌的俊男靓女。而对于新闻工作者来讲,光把选手国家记住就很不容易了,就不要说记那些选手们成串的字母名字。把人和名字对上号,或者熟悉背景资料几乎就不可能了。选手们日常着装和提供的比赛图片差别很大,每次比赛的装扮也会差别很大。所以只能留待比赛时直观感受场上的气氛和选手们的表现了。
前文也有提到,总共报名86对选手,实际检录比赛的选手为65对,来自42个国家。这确实是场真正的国际赛。
内涵丰富的预选赛
好在比赛时,我有着非常有利的观摩位置。而且从预赛第一场到决赛,场场没落地看了下来。因此算是对这项赛事有着比较全面的印象。
大多数选手和爱好者的观众们,在比赛中都希望看到最优秀的选手们的清晰表演,因此把注意力通常放在决赛时段,认为只有那一场是最精彩的。殊不知,预赛时可圈可点的内容才叫丰富。此时也想以此作一个小小的赛事观摩的导引,讲讲如何充分抓住比赛的机会,好好吸收每轮比赛的精华,令每次比赛的性价比都能够达到最高。
预赛的观赏价值首先在于,这是令你最全面了解该赛参赛选手的机会。因为下一轮次就将有最多二分之一的选手被淘汰,这意味着你没有机会再去欣赏他们的表演。尤其选手众多的时候,裁判并不能保证所选出的就是相对水平较高,而淘汰下去的就是相对较差的选手。这其中势必是有误差的。好在,现在为了纠正这种误差,在IDSF的赛制当中有了RE-DANCE制度。增加了一轮对中差选手的再次裁定的机会。抓住预赛遍览各国选手将会加深你对国际形势的了解,拓展你对国际体坛的见识,使你的赛事收获大大丰富。来看看我在此次世青赛预赛当中的收获吧。
在遍布舞池的选手中,自然最能引起注意的是那些服装有特点,身材有特点的选手。这是最直观的印象。视线每被抓住一次,我就赶紧去核对背号与国家。大概总结出了如下特点:一。身材方面:东欧国家,如:捷克共和国,斯洛伐克,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拉脱维亚,斯洛文尼亚等国的选手身材普遍高大, 其他欧洲国家身材有高有矮,亚洲国家如日本、韩国、马来西亚等国身材普遍矮小或者瘦弱。二、舞伴搭配方面,指男女舞伴的外形:可谓各种组合都有,高高组合,高矮组合,矮矮组合,中中组合,壮壮组合,瘦壮组合,壮瘦组合。这第一直观印象,我们应该可以分析加工出的结论是,这个运动项目给各色人等以同样的机会参与竞争。各种身体条件的选手都有机会享受这种运动,并且参与到国际大赛中来。所以,选手们大可不必为先天的条件过分苦恼,应以努力发挥自己最大的潜能为目标。
当然那些身材有特点的选手会首先引起大家的注意,比如特别高大的选手,特别瘦小的选手,高差非常大的选手。而这几类选手数量也差不多,都不算少数。所以争取到注意力的机会也均等。只是确实中等身材,或者舞伴高差适度的选手在预赛中难以引起首要注意,除非是服饰和技术方面有着显著特点。当然这也只是我的一家之谈。但是多年来也有跟裁判们交换过类似相同的意见。算是人类的一种本能反应吧,总是差别可以引起更多注意。说到差别,如果换作另外一个文词“对比”,英文叫作“CONTRAST”,正是由于人类这种本能的反应,使之成为艺术的核心灵魂了。
预赛中,可谓各国选手大展其能,令人眼花缭乱。但是由于人数众多,场地所限,通常选手不能够完全施展出浑身解数。所以从技术上我们只能粗粗地分出极强和极差的水平。很明显地可以看出,欧洲强国的选手水平普遍要高,而一些体育舞蹈项目发展起步较晚的尤其是亚洲国家选手水平还比较弱,如马来西亚,韩国,香港地区,澳门地区,还有南非,葡萄牙这些我们对他们的体育舞蹈发展非常不熟悉的国家。
有一个特点值得一提的是,毕竟所有的选手都是各自国家选拔出来的优秀选手,即便相比较而言,水平有高有低,但是每对选手都看起来训练有素,临场表现自如洒脱。尤其是那些技术水平不够高的选手,通常都能显露出更快乐的表情。能够看出,他们都很享受比赛的乐趣。
能量比拼的复赛
复赛当中,选手一轮较一轮精练。这时候观众们对大多数选手的外形相貌背号越来越熟悉,就可以抽出精力来观察技术了。选手们舞动起来之后,吸引视线的差别就存在于肢体动作的速度、力度和线条中了。体育舞蹈强国,如俄罗斯,波兰,斯洛文尼亚,德国等欧洲国家选手的速度明显快于其他国家,尤其快于亚洲国家。加之技术的精确,使身体线条的变化也总可以控制在优良的审美标准内。
了解国际赛事的业内人士,都会知道,现在竞争最激烈,最难比的就是国际青年和业余组别的比赛。去到过国外观看或者参加过国际赛事青年组和业余组的国内人士都会有相当震憾的直观感觉。这次在中国举办的世青赛也让更多的中国观众和选手感觉到了。进入复赛之后,场上爆出的能量就越来越足,漩动的气势扑面逼人。即便离赛场较远的距离,也能感受到能量的撞击。值得我们欣喜与赞叹的是中国两对年轻选手的表现,从一开始入场就斗志昂扬。凭借主场的优势,他们全神贯注,全力以赴,不畏强手,不甘势弱。顺利进入第二轮赛事。第二轮表现更加努力,也更有施展的余地。虽然一对选手止步在四分之一决赛,但是剩下的另一对却越战越勇。女伴展现出来的成熟不亚于外国女选手,男伴的体能也不输入外国男选手。只是技术的纯熟度与比赛的经验还欠缺,只差一点就拼进了半决赛。还是可喜可贺的。
那么国外的选手,通常都有更多的机会参加各种国际赛事,因此场上的表现都是相当老道。虽然年纪还轻,但是从赛风上看经验丰富。而且国外的女选手们明显发育较早较快,都已经显露出相当成熟的性感魅力,对于舞蹈的感染力也增色不少。国外的男选手相对还年轻,但是也已经很强壮,体力和灵活性方面都很强势。令人惊叹的是,一些海拔相当高的国外选手们,在速度上一点也不弱于小个子选手。我特别注意到在牛仔舞的比赛,象来自捷克的选手,男伴应该将近1米9,而女伴也在1米7以上,跳动弹踢起来那是相当得轻松与快速。
当然,速度还是小个子的优势。相信在场的观众都会注意到一对看起来象中国选手的小个子,那是来自日本的选手,他们令人关注并且记忆深刻的就是速度,动作相当干净利落,尤其跑动跳跃起来灵活有力。亚洲选手中,来自香港地区、韩国的选手也有着灵活快速的特点,但是力度上不如日本选手。其他国家的选手也有个头相对小巧的,如澳大利亚、加拿大、塞尔维亚、新西兰,甚至东欧国家中的拉脱维亚,罗马尼亚。
看过这样的国际赛,才会理解为什么体育舞蹈是项运动,为什么它要求选手有着充沛的体力和耐力。不建立在这种超强体能的基础上,任何细腻的技术都无从发挥,或者不被注意,也就体现不出竞技性。
当然体育舞蹈除了具有运动的特性,艺术的美感也不可少。除了能量冲击的感受,复赛当中,也可以关注到选手们艺术表现。很令我赞叹的首先是国外选手们的乐感,肢体动作自然地与音乐结合,已经给人以非常舒畅的感觉,还有一些动作韵律的处理充满情趣;其次,男女舞伴的配合,这是这项双人项目的特点,也是核心技术的所在,经验丰富的选手们表现出相当的默契,动作完成的准确性非常高,几乎看不到任何失误。
最高水平的决赛
最终杀入决赛的六对选手,可以说在各方面都表现出色。代表了这个年龄赛事的世界最高水平。这六对选手分别来自以下国家,俄罗斯(两对),意大利,拉脱维亚,西班牙和波兰。这六对选手,还都不是高大型的,不过,都绝对是力量、速度、耐力超群的,一直到决赛,他们的都保持着充沛的体力,看不到任何能量地损耗。不只整体上舞蹈动作完成得顺畅,其中的难度动作也完成得相当精确,再加上他们舞伴之间默契的配合。决定了他们最终能够进入决赛的成绩。
当然他们几对之间在动作完成质量,舞伴配合,艺术表现力,临场发挥等方面还有着细小的差别,这只能由眼光犀利,经验丰富的裁判们来区分了。
个人认为,高水平的选手们之间最大的差别在于精神与肉体的协调度。协调度越高,选手表现越好。这一观点还将在以后专门论述讲解。
总结
无疑,世青赛是精彩的,可观赏性极高的。年轻选手们超人的身体素质和能力,令人印象深刻。熟练的舞蹈技法也令人赏心悦目。
不过,也是因为选手们还很年轻,身体和思想都还在成长,对于舞蹈的理解还需要加深。在不远的将来,应该可以从他们的舞蹈中看到更多的成熟,对艺术更多的理解,更多的生活的积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