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发现她的梦想、呵护她的成长
2010年10月,华西都市报记者拍摄的一张《无钱上培训班,10岁女孩路灯下练芭蕾》的照片感动了无数读者。
2011年初,亚太银屏奖主席Des·Power看到报道后,邀请女孩到澳大利亚和昆士兰芭蕾舞团同台演出。
“如果当初稿子没有见报,现在会是什么样子?”没有如果,这只是一个假设,而现实早就不同。
华西都市报人的理想中,有着为他人实现梦想的豪情。
有梦想,我们,不放弃!
姚启凤梦想有朝一日能成为芭蕾舞演员。父亲每天傍晚将一张捡来的毯子铺在家附近小广场的路灯下,帮女儿练习基本功。这一幕,正好被华西都市报记者用相机拍下。
每一个城市平民,都有着美好而容易满足的梦想;或许就是下班后早点回家吃上一餐热饭;或许是刮发票时中上一个5元……
然而,还有很多人,他们因为家境贫寒而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因为突如其来的困难丧失了对生活的热情;因为一次疾病而活在阴霾之下。
20年来,华西都市报就是用自己的报业良心,来帮助着无数个城市里需要帮助的平民。
为什么我们会为平民创造一次次的机会?所有的动力来源于我们相信:“平民梦想”永远都不会过时,因为它是明亮的。
上学1个多小时、放学1个多小时……颜玉宏自己的梦想,则是“我要好好读书,将来才能报答奶奶”。
爷爷则含泪说,孙子说以后要像其他孩子一样正常行走,帮奶奶减轻负担。但是爷爷对他说,娃儿,你这辈子怕不能了。
每次颜玉宏听到这句话,总是含着眼泪反驳:“爷爷,我能,我能!”
4年
芭蕾女孩圆梦国际舞台
从她的身上,我们看到了身处艰难环境却依然执着不灭的闪光梦想
遇见
寒门女孩有一个芭蕾梦
2010年10月初,一个小雨的秋夜。
昏黄的灯光投射在大慈寺小广场上,一名身着粉色单衣、柔弱瘦小的女孩单腿直立,安静地趴在护栏上,另一条腿被在她身后的父亲轻轻扳起……
姚启凤的父亲眉头紧锁,女儿的梦想,是能够上舞蹈班,考上解放军艺术学院……但第一个愿望,他都满足不了。姚永中夫妻俩,一直靠吃低保和打短工维持生活,每月收入大概在1000元左右,为了女儿上学方便,他们租住在一处低洼棚户大杂院,一家三口“蜗居”不到20平米的老房子。
“望女成凤”的姚永中又很自豪,女儿乖巧、懂事、学习好……在姚启凤的床边,堆满了她获得的奖状和证书,每次考试,总是在班上名列前茅。
从小到大,一家人几乎没有下过一次馆子,姚启凤甚至连冰糕、饮料也没有。父母心疼女儿,有时候妈妈悄悄给她一点钱,让她去买零食,她也不去,而是悄悄存起来。
无奈
上舞蹈班的梦实现不了
曾经,姚启凤也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她上小学二年级时,家里曾省吃俭用积攒了400多元送她进了一家少儿芭蕾舞培训班。姚启凤没有漂亮的练功服,只有“处理货”运动服。姚启凤没有练功鞋,只有把同学穿旧了扔掉的鞋子捡回来,一补再补。
一个学期后,父母就没钱再送她上舞蹈班了。此后,姚启凤的练功房就变成了街边,或者在锦江边或者在大慈寺山门前。靠着自己学习的积累,姚启凤甚至在学校的校园舞领舞选拔中获得了优胜。
要不要让女儿的事情见报,姚永中犹豫了好几天。他怕给女儿招来非议产生负面影响,更自责没能给女儿更好的环境,但最后他依旧同意了,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希望能够让女儿实现上舞蹈班的梦想。“如果有个老师看到报道,觉得娃娃可以栽培,愿意给她免费上课就好了。”
助推
表达也是一种正能量
姚永中所想,在稿件见的第二天就实现了,一天之内,千百个电话响起。第一个就是成都的芭蕾舞教练刘果梅,她免费吸收姚启凤为自己创办的芭蕾舞培训班的长期学员,并赠送她全套崭新的练功服和练功鞋。
受中国舞蹈家协会党组书记冯双白的委托,四川大学艺术学院舞蹈系副教授邢小于专程赴姚启凤家,对其体形进行审视,觉得她确实是一块学芭蕾舞的料。21日,中国舞蹈家协会特别指派的工作人员唐苑来到成都,针对小启凤的舞蹈援助做了初步规划。
北京、宁夏、山东、内蒙古、深圳、苏州、珠海……无数人的爱心涌来,这是让姚永中所没有想到的。
当年10月底,小启凤从街边路灯下的露天广场“舞”到了中央电视台的舞台,表演了一支主题为“梦想”的芭蕾舞,圆了她能够登上真正舞台的梦想。2011年11月,姚启凤受邀前往澳大利亚布里斯班,与国际著名芭蕾舞明星瑞秋女士同台表演舞蹈—《向舞之梦》。
2年
华西圆倒立男孩“站立梦”
“如果有一天,孩子能走路……”这是颜玉宏妈妈的一个梦,这一天终于来了。
2012年,当年10岁的颜玉宏因为“倒立”上学,被称为“倒立”男孩。脑瘫的颜玉宏,每天无论刮风下雨,都要拄着拐杖,由奶奶、表姐陪着去上学。很多时候,颜玉宏会选择不要人帮助的方式,倒着走,跑着走,拄着拐杖走。路上有很多小石子,手磨痛了就把鞋子套在手上继续走,实在走不动了才让奶奶背。
当华西都市报发起为颜玉宏募捐的微公益活动,上万人参与微博转发,筹到13万多善款。电动轮椅、助学金、新书包和新文具……爱心汇成了一条河,滋润着这个小男孩的心田。
原本,一家人都早已不再希冀的梦,成为了现实。四川省八一康复中心的专家给小玉宏做了全面体检后,为他量身定制了康复训练。一个月后,他通过肌肉和力量恢复训练后,就能够在没人帮助的情况下站起来。那一刹那,颜玉宏的奶奶激动地落泪了。
奇迹还在一直发生。四川省八一康复中心的专家说,小玉宏有望站立起来,但是不能够恢复到正常人行走,建议进行恢复训练,并结合小玉宏自身条件朝运动方面发展。于是,四川省残联游泳队的教练给颜玉宏做了个水上测试,测试的结果让人鼓舞:颜玉宏很有希望成为一名出色的游泳运动员。
肯吃苦悟性高,小玉宏花了两个多月的时间,就掌握了四种游泳姿势。每天坚持游 2000-3000米,下午再进行手臂力量训练,对一个正常的成年人来说都是一个大挑战,更不用说他还是行走不便的孩子,但他却专心致志。
你若不想做,会找到一百个借口;你若想做,也会找到一百个方法。还记得吗?曾经,我们都有过梦,那些受到的阻止、那些轻易的搪塞、那些羞愤的放弃……是不是成为理由呢?每天都为实现梦想而前进,梦想才不会只停留在梦想的阶段。
而助推小玉宏梦想的,还有华西圆梦基金。在本报报道了小玉宏的事情后,华西圆梦基金资助了颜玉宏5000元,用于买轮椅或学习用具。
20年
华西帮助无数读者
缘,妙不可言。20年间,华西都市报遇到了很多“有缘人”,圆她们的梦,也是实现我们自己的理想。
6岁的廖成美,在一个不足10平米的窝棚里睡着了。从2岁多开始,这个小女孩陪着父亲的三轮车走街串巷。
三轮车座位后用木板搭了个长约1米、宽约0.3米的隔间,就是她的小天地。由于没钱上学,她偶尔醒来,就趴在隔间栏杆上,看车后的街道,逢人就说“我想上幼儿园”。
8岁的脑瘫男孩儿颜玉宏,已经坚持自己“走路”上学两年多了。由于下半身无法用力,他只能倒立着用手走、爬着走、拄着拐杖走……往返几公里的路,他要“走”近3个小时,实在走不动了才让奶奶背。爷爷奶奶最清楚,孙子的梦想是想正常行走。
10岁的刘良陈已经早已熟练地用“小太阳”把自己反复发作水泡并腐烂的皮肤烤干,用保鲜膜裹紧,以免摩擦到衣服更加疼痛。每天佝偻着身体,连走路都缓慢的他却坚持着上学,坚持着自理,他的愿望,是能过“正常人的生活”。
20年间,每一个华灯初上时,大家都在继续自己的故事,有些故事,被华西都市报发现、见报,故事里的事,开始向另一个方向迈进,故事里的人,梦想的光芒也越来越璀璨。
2014年过去,2015年到了。姚启凤的舞蹈梦想实现了,廖成美的上幼儿园的梦想实现了,颜玉宏能够依靠自己的力量站起来了,刘良陈腐烂的皮肤得到愈合……
坚持下去,才有实现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