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队形,抬手、下腰……”见到朱仁炯的时候,他正在指导陈塘庄街艺术团紫光舞蹈团的队员们练习蒙古族舞蹈。在不久前举办的一场河西区大型演出上,他们表演的蒙古族舞蹈《马背上的骑手》赢得观众的热烈掌声,让现场的气氛达到了高潮。
《马背上的骑手》是一支蒙古族舞蹈。表演中,队员们身着仿照蒙古族传统服饰的演出服,为大家展现出草原人民豪放和优美的舞姿。骑手的狂奔,马上悠闲的放步,骏马的各种姿态,舞蹈中表现得淋漓尽致。观看他们表演舞蹈,眼前仿佛徐徐展开了大草原上蒙古族儿女的生活画卷。在舞蹈中,有往日沧桑的回忆,有今日幸福生活的享受,更有对美好未来的憧憬,每一个动作,一个表情,都为我们传递着向往美好生活的正能量。
朱仁炯已经70岁了,谈起自己的学舞历程,他说:“12岁时我偶然看到河东文化馆舞蹈班招生的启事,便报了名,没想到,这一跳就是57年。”朱仁炯与舞蹈结下不解之缘,虽未成为专业演员,但他的生活中充满了舞蹈的韵律。在老师的指导下,经过几年的刻苦训练,朱仁炯掌握了蒙古、藏、黎等民族舞蹈的技巧,练就了扎实的基本功。后来,他到中央民族歌舞团、中国煤矿文工团进行学习,并经常参加各种群众性文艺演出。现在,朱仁炯已经成为陈塘庄街艺术团紫光舞蹈团的团长,组织爱好舞蹈的中老年人学跳舞。队员们一直坚持每周两个半天的训练,没有极特殊的情况,训练日不允许请假,每周一、周四的下午必须参加训练。也正是有着这样严格的规章制度,才使大家对舞蹈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表演水平上也有了提高,不断向专业化队伍的方向发展。
舞蹈团队员的平均年龄在60岁左右,虽然都是业余演员,但大家兴致十足,排练积极。根据老年人的特点,朱仁炯带领大家做腿部下蹲运动,再进行相关训练,使队员们的动作灵活起来。有了基础后,便开始排练河北秧歌、蒙古舞、藏族舞等。《马背上的骑手》是朱仁炯新编排的一支舞蹈,融入《马蹄舞》的舞蹈动作,在原来的基础上,他加入了一段自己的领舞,使原先的广场舞变成了舞台民族舞,增加了舞蹈在台上的表演力和对观众的吸引力。在观看舞蹈后,许多观众都说,舞蹈太精彩了,希望能多演几场。得到了大家的肯定,朱仁炯觉得很高兴,创作热情愈发高涨了。现在,他正在和队员们一起创作一支表现草原风情、牧民生活的新舞蹈。他说:“舞蹈让我觉得快乐,尤其是民族舞,动作热情奔放,展现了多姿多彩的幸福生活,也希望大家在观舞时能够感受到快乐,去感受生活中的温馨与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