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24日,当代芭蕾舞剧《莲》将在深圳大剧院上演。这莲不是圣母白莲花,而是……潘金莲。早前,在这部剧还叫《金瓶梅》的时候,就曾经引爆过各方争议。一部芭蕾舞剧的创作底线在哪里?究竟我们能否在这部舞剧中看到翻云覆雨?这部舞剧又是不是靠诲淫诲盗博人眼球?……这一切争议,深圳市民将会在亲临剧场、看完作品之后得出自己的答案。而这次能够获得自己解读的机会,或许也正是这座城市的包容与宽容所赐予我们的。
“舞台上不存在尺度,存在的只有艺术品”
南都记者从主办方处看到《莲》的视频桥段是这样的:
画屏中的女子轻纱裹身,妙曼摇曳,柳腰纤纤……
赤裸着上身的男子与女子在摇晃的秋千架上、古色的桌上,肢体纠缠,如醉如痴……
这就是《莲》,而在此之前,它还有另外一个名字《金瓶梅》。
主办方工作人员威廉是2011年在第39届香港艺术节看到这部戏的。“第一眼是情色,第二眼是末日风光。”威廉这样评价这部戏,“作品本身妙不可言:编剧王媛媛把李瓶儿、西门庆在秋千架的那段舞蹈,做成‘两个人颤抖地黏在一起,像坏了的水龙头,滴答滴答’的效果。我看这一段的时候,想起张爱玲笔下的曹七巧,继而想起焦媛的话剧版《金锁记》。任何企图把一部中国(古典)小说搬上舞台的想法,都需要无与伦比的勇气和能力。在我看来,舞剧《莲》是成功的。”
大胆与刺激是感官情绪上的表达,而很多人更是直白地指出,这部戏的衣服会不会穿得太少了?对此,该剧编剧王媛媛表示,对比国际上的现代芭蕾舞团,反倒觉得这个戏的衣服穿得太多了!“每一个作品应该以人物为中心,以艺术形式去给它最正确的解读方式,不论性感还是布料少都是很浅的认识,因为舞台上不存在尺度,存在的只有艺术品。如果你想看皮肤,真的在我这里看不到。但是你想看到一个《金瓶梅》为基础的有关的艺术品,你可以看到,我希望大家可以看到的是人物、历史和社会现状、生存现状。”王媛媛说。
从《金瓶梅》到《莲》不是为了通过审批
“情色艺术是对公序良俗的一种威胁。”一时间,争议包裹了这部现代舞剧,甚至影响了它第一次的内地巡演。这次巡演它“改头换面”地来了。改名很自然地就让人们想到,会不会是为了让审批更容易?对此,编剧王媛媛表示否认。莲’就是潘金莲。创作这个戏的初衷是以潘金莲个人的视角和命运为中心,引申出其他人的命运和当时的社会环境。‘莲’还有一层含义:佛性的意识。”王媛媛说,“我用‘重生’来形容从《金瓶梅》到《莲》的过程,服装和舞美都在,主要是换了演员,而且现在的《莲》更好,因为它经过了时间的沉淀。”
观众是否能接受这样一个比较大胆的戏剧?王媛媛说,“观众观看之后形成的态度,是一个再创作。有人说好,有人说不好,这些对我个人是没有任何关系的。我更在意作品本身是不是给观众造成了影响,是否打开了他们的想象力,只要他们心里有一个地方被触动,就是作品有魅力的表现。”
相关宣传主要以网络为主
“深圳可谓国内最兼容并蓄的城市,深圳观众是最能接受这一类题材大胆而且具备美学追求的艺术作品的,包括舞团的制作团队也是这么认为。”威廉表示。不过,同时他也坦言,如何顺利通过国内演出审批体制而不弱化作品艺术性,不仅是舞团头疼的问题,也是主办方所担心的问题。“这部剧首次引进国内的时候,曾掀起轩然大波,并因此停下巡演的脚步。为保证这一轮国内巡演的顺利举行,我们与文化审批相关部门提前做好充分的沟通,才取得在深圳的演出批文。至于宣传部分,出于户外媒体对于该题材敏感性的保守考虑,我们主要以网络宣传为主,一切悄悄地进行。”
记者从昨天上午举行的第十一届中国(深圳)文博会艺术节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从全国各省申报的157个剧目中精选出来的20台高水准的中外舞台艺术精品,将于今年5月1日起陆续亮相本届文博会艺术节。对于《莲》成为其中一个项目,深圳文化学者胡野秋表示,文博会是把中国文化产业中最好的东西拿出来展演,这部戏在艺术上是成熟的,没有问题的,对于深圳城市而言,也是先锋、开放的。但是,舞剧中一些大胆的处理对于青少年而言,还是不合适的。对于没有分级制度的当下,在宣传上还是需要明示。
声音
看完之后完全没有那种诲淫诲盗的感觉,整个情节非常重视原著,包括女女之爱、潘金莲在秋千架上、西门庆精尽人亡,特别大胆,但又特别美。你会觉得这确实是《金瓶梅》,但却没有什么淫邪的地方。
— 深圳资深媒体人于雪
这部舞剧引发的争议首先缘起于对《金瓶梅》本身的价值的低估,我也看过这部舞剧,有一段西门庆与潘金莲的对舞,半透明的服饰会引起一些情色的想象,但是整部戏的尺度可能还没有一些三点式选秀那么暴露,它更多地是在展示女人的苦闷以及光怪陆离的社会。
来源:南方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