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维吾尔族是我国历史悠久的民族,也是最具有代表性的民族之一。维吾尔族文化璀璨而丰富多彩,维吾尔族人民以能歌善舞得以美名,舞蹈艺术以优美、含蓄、大胆见长,其女性舞蹈姿态优美、清新典雅、端庄稳重、舒展大方。男性舞蹈则是刚健奔放、热情欢快。维吾尔族的风情特点的“赛纳姆”、“多郎”、等舞蹈一直延续着维吾尔族人民喜爱歌舞的历史传统。
关键词 新疆 历史渊源 优美 赛纳姆 多郎
一、维族舞蹈的种类与技巧的关系
维吾尔一词意为“联合”“协助”。公元三世纪,居住在鄂尔浑河流域的下令是其先民。从公元三世纪的下令到现代维吾尔族形成与发展的漫长岁月中,维吾尔族经历了游牧、畜牧、农耕等经济生活阶段;曾先后信仰萨满、摩尼、佛、伊斯兰等宗教。维吾尔族不同发展阶段的经济生活与宗教信仰,以及“丝绸之路”商业文化的影响等,在他们当时的民间舞蹈中都有所表现,并在今天的民间舞蹈中遗存下来,成为现在多种多样的表演形式。 维族舞蹈根据民间的流传和民间舞艺人的收集整理,在风格上分为几类比较常见的舞种:“刀郎舞”、“赛乃姆”、“木卡姆”、“萨玛舞”、等等。虽然种类奇多,包含的内容和节奏型,也因地区差异不同,在舞蹈上的风格上也有南疆,北疆,甚至很多地区的差异,但这些在音乐和舞蹈的性质上,它们都属于维吾尔族舞蹈。在维族舞蹈的不同形式中也拥有着共同的和不同的形式技巧,技巧运用的最高境界就是将之艺术化,让技巧的全过程完全隐匿在舞蹈表演的情理、律动之中,而不“显山露水",刻意为之。我们的技巧“资源" 从总体上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原生态民间舞中的各种徒手动作技巧,一类是原生态民间舞中的各种道具性舞蹈技巧。
二、维吾尔族舞蹈中技巧的形式
维族舞蹈的技巧一般都是在快速的节奏中完成的,技巧展示同时也把舞蹈推向了高潮。技巧的展现可以是单人的,也可以是多人的和群体展现。比如维族的盘子舞,它是维族舞中技术性很强,难度较大的一种舞蹈,盘子舞是表演性道具舞蹈“顶碗小碟舞"的俗称,通常是由女子单人表演。表演时舞者两手各持一小碟子,指挟手筷,合着音乐,边打边舞,边舞边转。并在头上顶着盛水的碗。另外,新疆多朗区的麦西来甫民间舞蹈中的旋转技巧可堪称一绝。快板部分由双人对转发展为竞技旋转,一时间各种跪转、空转、掖腿立转、平转纷纷登场,让人眼花缭乱,惊叹不已。
三、维吾尔族舞蹈的技巧组成
维族舞蹈的技巧丰富而又独特。高尔基曾经说过:“艺术家不掌握技巧,就是最丰富的感情也会陷于瘫痪。"他的这句话正说明了技巧的运用对艺术创作的重要性。技为艺而存在,而无技的艺却无法存在。技巧对于中国民间舞来说,同样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技巧不仅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更是体现舞蹈风格的重要表情手段。维族舞蹈技巧分为三大类,主要包括:徒手类技巧、道具类技巧、创新类技巧。
(一)徒手类技巧
徒手技巧可以分为三类:有原地技术技巧、移动技术技巧、人人皆知的翻身和腰部的技术技巧。
1、原地技术技巧
原地技术技巧就是原地旋转,它是维族舞蹈的主要技巧形式。它包括:原地点转、立转、回身转,在站点重心上分为双脚中心、单脚中心,在舞姿特点上分为直体和加腰。原地技术技巧中还包含了拉弓手舞姿平脚点转、平穿手跺脚转、男生比较常见的跪转、还有男生技巧中的弹腿蹲跳,都是徒手原地技巧里的典型。同时也具有维吾尔族舞蹈的风格性和趣味性。
2、移动技术技巧
移动技术技术技巧含有跳跃和旋转,旋转多半都是女性来完成的技巧,旋转的方向都在于横向移动,还有走圈移动或者加上身配合的各种舞姿,手势。旋转技术技巧中最为常见的是平脚平转、带有仰胸舞姿的平脚平转等。男生技术技巧则多为跳跃,一个男女群舞的维族舞蹈中往往都不会少了男生的“前双飞燕落跪地舞姿”。
3、翻身技术技巧
翻身技术技巧,也是女性完成的动作。这个技巧是维族舞蹈必需品,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包含:点步翻身、碎步翻身、有原地翻身、向前移动、向后撤步、向旁踏步翻身等多种形式表现,也是维族舞蹈技术技巧中一大亮点。
4、腰部的技术技巧
腰的技巧是维吾尔族舞蹈中展现女性身体柔美时候的技巧,也是最具有维族特色的技巧。它的重要性跟旋转,翻身可以相提并论。腰部的技术技巧丰富多彩,有甩腰、涮腰、深下腰、板腰、还有最具有维族舞蹈特色侧闪腰、快速的软腰和慢速的控腰,它们的完成跟旋转的技术特征类似相同:启动要快而强劲,停止要骤然、稳健。快速闪腰,控住,稳健起身立直!
(二)道具类技术技巧
1、维吾尔族舞蹈中的道具也是五花八门,应有尽有,除了日常生活中我们看到的手鼓舞、盘子舞蹈以外,还有其他更多表演性的舞蹈,比如:击石舞、灯笼舞、萨巴耶(铁环)舞等等。
2、手鼓舞蹈是20世纪40年代兴起的舞蹈形式,流行于新疆各地。手鼓舞多为女子独舞,用手鼓伴奏的即兴舞蹈,舞者能随鼓点的变化舞出不同的姿态。舞蹈的特点就是情绪表情丰富细腻,动作柔软灵活,节奏多变,并多用于快速的旋转与腰部的技术技巧,在其舞蹈高潮时,打鼓的男子会随着女子情不自禁的随舞。它代表作品是吕远作词作曲的《克拉玛依之歌》,就是在手鼓舞的节奏基础上创作的舞蹈性歌曲。表现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对未来美好的期待。
3、击石舞在日常舞台表现上很少见,它产生并流传于南疆阿克苏、喀什、 莎车、和阗一带,是男性舞蹈。它也多采用于赛乃姆的基本步伐:三步一抬、垫步等等。击石舞的道具顾名思义就是石头,击石时要节奏准确,声音清脆,动作挺拔。
(作者单位:三峡大学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