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1日,当青年舞蹈家黄豆豆作为首发阵容顺利抵达成都女子特警队的时候,他并不知道6天前,当成都女子特警队一区队长赵雅均接到这一通知后,做了多少准备。赵雅均2008年就来到成都女子特警队,至今5年。她说,这是她第一次接触到这么多文艺工作者。事实上,不仅是赵雅均,对于大部分老战士而言,“千载难逢”是她们在采访时常挂在嘴边的词儿。
申请跟黄豆豆老师对口的士兵,身材魁梧,乍一看,简直像黄豆豆老师的随身保镖。这位士兵笑着说:“反正,申请的时候,我就和大伙儿说了,‘你们都不要和我抢,我是一定要跟豆豆老师的’。”在这位从小热爱健美操,但最后不得不因为身高问题放弃舞蹈的战士看来,这是他的“千载难逢”。
这样的千载难逢,对黄豆豆也不例外。在下基层采访的几天中,专注于晒女儿的黄豆豆的微博不仅达到了最密集的更新程度,最重要的是他开始猛晒穿军旅装的自己。他从不掩饰自己对军营生活的热爱,用他自己的话总结就是——儿时的梦想,当兵的豆。
战士跳战士的舞蹈最真实
尽管这次文艺下乡活动的大部队在12月5日起程,但已有后半程工作安排的黄豆豆为弥补缺憾,提前来到特警队,与黄豆豆一同前来的还有摄影师张桐胜。但有个问题难住了黄豆豆——摄影家来到这支部队,可以拍照片,书法家可以留字画,“可我除了给她们跳舞之外,我还能带给她们什么”。
琢磨良久,他意识到,最好的礼物应该是舞蹈指导,“可能,我在这个集体待一星期就走了,但是这支舞蹈,他们能跳1个月、3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我想这是我能带给他们的”。
事实证明,黄豆豆做到了。在12月4日的慰问演出中,黄豆豆指点排舞的舞蹈《功夫扇》,既展现了战士的刚硬,又不乏古典舞的柔美,赢得了战士们的阵阵掌声。但这成功的背后,是黄豆豆每天和战士们一起同吃、同住、同训练的生活体验。“只有和战兵融在一起,才能真正了解他们”。
每天19时以后,战士们结束训练进入排舞阶段,黄豆豆就和战士们一起裹着厚厚的军大衣在特警队条件简陋又寒冷的半室外练舞室排舞。黄豆豆了解到,除了一位战士有健美操训练的基础外,其他的战士都是零基础,这也是她们的舞蹈动作稍显生硬的原因。但有了军营真实生活体验的黄豆豆很快就解决了这个难题。
在黄豆豆看来,战士们跳舞不应是艺术化的舞蹈,舞蹈要以军营生活为基础,在此基础上提升和美化,否则就和生活脱节了。他巧妙地将战士们熟悉的军体操中的一些动作转化成舞蹈,并从专业的角度教战士们舞蹈中的小窍门。“战士跳战兵其实是最真实的,这比舞蹈演员跳战士显得更为真实”。
加练的战士感动了他
离开军营的前一天,黄豆豆找了几位战士一起聊天。这天晚上,他不是老师,不是前辈,是每位战士的知心好朋友。
黄豆豆知道每位战士锻炼成特警都是有一个过程的,每个人都经历了恐惧、胆小,这和他从小练舞的过程一样——那就是多少次想要放弃,但靠着锲而不舍的毅力挺过来。说着那些战士训练的小故事时,他之前快于普通人3倍的语速,突然放慢下来,有时候,他甚至停下来,皱了皱眉头。“很多人会觉得‘90’后吃不起苦,但这些孩子都是1994年、1995年,我从她们身上看到的是一种信心,一种坚强。我发现人的潜能在一定的环境下,能被逼迫出来,我想军营就是这样的环境”。
这种对潜能的逼迫自然也包括舞蹈。实际上,这些大家看到的跳舞战士们既不是文艺兵,也不是义务兵,她们都是零基础的孩子。但为了完成舞蹈人物,她们要从基础的压腿、扎马步开始。黄豆豆深知,这些即便对骨骼尚未成长定形的五六岁的孩子来说,都是一种肢体上难以承受的挑战,更何况是没有任何舞蹈经验的18岁的成年人。正如他所言,“也许任何挑战,都不是和对手的较量,而是和自己练。重要的不单单是怎么摔到的,重要的是怎么爬起来”。
在告别特警队的最后一天,黄豆豆的回忆再一次回到了他刚到军营的那个晚上。那晚,宿舍都熄灯了,他一个人在军营里打转,不远处一个亮着灯的房间前,映现出一位战士压腿的身影。
“虽然从踢腿动作能看出来,这位战士的腿部力量不到位,腿的位置也不对,身体的姿势也在晃”。但那一刹那,黄豆豆莫名地被触动了,“也许她是班级里练得最差的哪一个,但是她知道大家都睡觉的时候,她悄悄地练”。
他努力地从手机里往回倒这张照片,看完后合上手机,眼神再一次投向了他当时拍这张照片的位置。他说:“我想,也许她根本不知道我拍了这张照片,我也不知道她是谁,但是我会永远保存这张照片——因为这里有人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