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鼓主要是手腕要用力,要有节奏感……”6月20日,在常山县新昌乡輶輅村洗马舞“非遗”传承培训基地,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手把手地指导本村年轻人学打锣鼓。他就是洗马舞省级“非遗”传承人、有着60年党龄的老党员严水金。
今年81岁的严水金一生与洗马舞结下不解之缘,在他十几岁时,投师本村老艺人严良方学习洗马舞技艺,无论是前台牵马、卸马口、梳马毛等一系列动作,还是后台打鼓、拉二胡等都练得非常娴熟,是洗马舞队伍里第一个全面掌握整套技能的年轻人。1958年10月,严水金和师傅一起参加了金华地区民间文化艺术比赛荣获银奖。
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洗马舞曾被当成“牛鬼蛇神”扫除。为了不让洗马舞失传,严水金冒着被“批斗”的风险,把洗马舞的全套道具藏在自家楼上,一有空闲时间就组织几个好朋友一起偷偷在家练习。
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洗马舞又“重见天日”,严水金马上组织村里年轻人利用农闲季节排演,节假日在村里演出,深受老百姓喜爱。
在培训基地严水金告诉笔者,洗马舞是由六只马灯、六盏花灯、五名鼓手和一个马夫组成的表演群体。由牵马、卸马口、喂马、卸马鞍、泼水、洗马、梳马毛、上马鞍、取马鞍等一系列流畅的虚拟动作组成。跳洗马舞给人一种振奋的力量,表达了人们除病疫、保平安的喜悦心情。村民们通过跳“洗马舞”来祭祀祖先,祈祷来年风调雨顺、幸福安康,同时也通过跳洗马舞拉近了老百姓之间的距离。
见有学员在打锣鼓,笔者忍不住问道:“这个打锣鼓的动作在洗马舞中起什么作用?”“不要小看一根打鼓的棒子,在洗马舞舞台表演时就是一位指挥员。”严水金说,棒打下去的轻重、快慢、节奏都有讲究,台上表演者靠听锣鼓声音做动作,所以鼓手的打鼓水平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洗马舞的演出效果和观众观赏的心情。
严水金不但用自己的一生时间来弘扬民间舞蹈洗马舞,还用一生心血来做好洗马舞的传承工作。特别在谈到带徒学艺方面,严水金更是滔滔不绝,“五十多年来,带出来的徒弟最少也有三十多人,有表演的、有打鼓的,有五六十岁的中老年人也有十几岁的少年。”其中今年54岁的谢樟华,不仅掌握了洗马舞表演的全部技能,还能打二十余套輶輅拳,唱30多首輶輅民歌,能跳能打能唱,可谓样样精通。是洗马舞、輶輅拳的传承人,还荣获省级民间艺术人才,省级“非遗”先进个人等六项省级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