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略带血腥色彩的现实世界中产生的爱情搬到芭蕾舞台上时,会产生怎样的动人故事?11月15—16日,法国图卢兹芭蕾舞团将携经典芭蕾舞剧《海盗》登陆天津大剧院,亮相2014首届天津国际歌剧舞剧节。同时,这也是天津市2014年第一个舞蹈类高端演出补贴项目。
这是一部诞生于“浪漫主义”时期的芭蕾舞剧,故事取材于英国诗人拜伦1814年的作品《海盗》。19世纪初,拜伦开始了他的东方之旅,并在旅途中创作了一系列被称为“东方叙事诗”的诗歌,《海盗》便是其中的代表作之一。四十年后,作曲家阿道夫·亚当为这部诗歌谱写了音乐,编导马季里耶将它搬上了芭蕾舞的舞台。此后,彼季帕、戈尔斯基等人多次修改重排过该剧。百余年来,欧美和俄罗斯的很多著名剧团都将《海盗》列为保留剧目。
舞剧《海盗》的故事以土耳其人占领希腊为时代背景,讲述了海盗首领康拉德和渔家姑娘米多拉的爱情故事。值得一提的是,舞剧并不像“浪漫主义”时期的其他几部作品,以不切实际的“仙凡之恋”为故事主线,而是讲述了现实世界里的爱情故事。细细品味,正义勇敢的“侠盗”与美丽善良的渔村姑娘间的爱情,还是颇有些“浪漫主义”味道的。该剧不仅在情感故事上有所突破,更是打破了芭蕾舞剧一直以来以女舞者为主角的常规。舞剧一开场,展现在观众眼前的就是一群英勇无畏的海盗在暴风雨中乘风破浪的画面,随着故事的发展,激烈的打斗场面、为朋友两肋插刀的兄弟情义,让整部剧都充斥着十足的“男人味”!
当一部作品成为经典,它的存在就具有了两层意义:一是被用来瞻仰和欣赏,再就是被当做标杆来超越。此次来到天津大剧院的法国图卢兹芭蕾舞团,保持了原有的传统版本中的故事背景、主演人物形象和爱情的主旋律,但是在情节设置上却做了相当大胆的改变。演出结构由原来的三幕舞剧变成上下半场,看起来更像是一部现代芭蕾作品。
诞生于18世纪中叶的图卢兹歌剧院在法国已久负盛名,但是其芭蕾舞团的发展起步却相对较晚,直到1949年,在芭蕾大师兼编导路易斯·奥兰迪的努力下,图卢兹芭蕾舞团才开始侧重于呈现以编舞为特色的芭蕾。2012年8月,聘请巴黎歌剧院的编导及明星舞者卡德尔·贝拉尔比任艺术总监。作为编导的他曾经有过二十多部作品,对于经典舞剧《海盗》的改编并大获成功,使他成为被关注的焦点。卡德尔·贝拉尔比1975年进入巴黎歌剧院芭蕾舞学校并在18岁那年加入了芭蕾舞团,1988年被任命为首席舞者,参演过很多来自巴黎歌剧院芭蕾舞团的剧目,并时常与罗兰·佩蒂、诺耶夫、诺伊迈尔、莫里斯·贝嘉等众多世界著名艺术家联系起来。他对舞蹈永远有着无尽的好奇心和冒险精神,在图卢兹芭蕾舞团,带领35名舞者组成的古典团队谱写了对保护古典、新古典主义保留剧目和当代创作的新篇章,开创了身体语言多样化的舞蹈艺术表达形式,兼具传统与现代的表演模式。
图卢兹版的《海盗》,提取了为追求自由与爱情不断与命运抗争的海盗首领康拉德与渔家姑娘米多拉、阴险狡诈的皇后以及冷酷霸道的国王,四个主要人物形象,但简化了原作品中康拉德忠实的朋友阿里,并删掉了米多拉的朋友勾尔娜。男女主人公的相遇由原来的暴风雨后的海滩变成了人潮涌动的奴隶市场,这样的情节设计更加凸显了那种“一见钟情”的浪漫爱情。原版中贪婪丑陋的土耳其总督,则演变成为冷酷无情、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国王,他的存在不仅增加了整部剧的戏剧冲突,更重要的是作为一种象征意义存在,象征两人在追求美好爱情过程中所遇到的不可抗拒的外力。而奴隶贩子阿赫麦特在图卢兹版的《海盗》中则化身为阴险狡诈的皇后,她为博得国王的宠爱,假意帮助康拉德和米多拉制造机会逃离宫廷,背后却设下重重埋伏。故事的结尾也由原来的大团圆结局变成了一个悲情的故事,最后康拉德和米多拉登上行船乘风而去的场景,看上去更像是在梦中完成,留给观众一个充分发挥想象的空间。
阴谋、爱情、挑衅、斗争,在图卢兹芭蕾舞团的版本中被做了重新的演绎,将当代人的思想情感融入其中。更加值得注意的是对原版中正义战胜邪恶的颠覆,这样的颠覆现在看起来似乎更加耐人寻味。不得不让人佩服编导卡德尔·贝拉尔比超凡的编导才能,他将该剧史诗叙事的连贯性与戏剧性以及浪漫的芭蕾精神与舞蹈技巧进行巧妙融合,使舞剧集古典芭蕾的浪漫以及异国风情的韵味于一体,让这部男人味十足的舞剧最终呈现出浪漫、唯美的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