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八个样板戏”中有《红色娘子军》,在那个年代,全国人民都在演“样板戏”,有成千上万的人在跳吴清华(吴琼花),今天为《娘子军》50周年而“寻找琼花”,其实准确的说应该是在“寻找清华”,所以很多人会误以为这是一出“文革戏”,这并不足为怪。但正本清源,还原历史,是从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就开始了的。今天,渐渐褪去时代赋予的“社会功能”,反倒让《娘子军》的艺术价值和精神气质凸显在当代的世界舞坛。但反观50年前的《红色娘子军》创作过程,历史,是那样让人感慨万千。创意来自周总理的一席谈
参与了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创作的中芭老团长李承祥回忆:《娘子军》的创意源自周恩来总理一次谈话的启迪。1963年,北京舞蹈学校实验芭蕾舞团(中央芭蕾舞团前身)演出芭蕾舞剧《巴黎圣母院》,周总理在观看演出中说:“你们可以一边学习排演外国的古典芭蕾舞剧,一边创作一些革命题材的芭蕾剧目。”“为了适应这种外来的艺术形式,可以先编一个外国革命题材的芭蕾舞剧,比如反映巴黎公社、十月革命的故事。”这是周总理对中国芭蕾舞的发展提出的新要求,即由学习借鉴转入自己独立创作。1963年底,在舞剧选题的讨论会上,由于故事感人,人物鲜明,《娘子军连歌》家喻户晓,适合发挥芭蕾舞以女性舞蹈为主的艺术特点等原因,与会者一致决定将《红色娘子军》改编为芭蕾舞剧。事后组成了创作班子,由吴祖强、杜鸣心、戴宏威、施万春、王燕樵担任作曲,李承祥、蒋祖慧、王希贤担任编导,马运洪担任舞台美术设计。大家满怀激情地投身到第一部中国题材的大型芭蕾舞剧的创作中。创作班子深入海南岛采风
对于创作人员来说,首要的是生活。李承祥回忆,1964年2月,创作班子赴海南岛深入生活,由李承祥任组长,吴祖强、刘庆棠任副组长,成员包括王希贤、蒋祖慧、马运洪、白淑湘、钟润良、王国华、李新盈。
“我们访问了当年的老革命根据地,当时的老赤卫队长给我们讲述了海南人民的英勇斗争事迹,他亲自带我们去看当年开万人大会的红场,访问经常掩护红军的革命老妈妈。在琼海县,我们见到当年的娘子军战士,听她们讲述当年海南妇女过的悲惨生活。受压迫最重,反抗性就特别强,当时好多妇女逃出牢笼,找红军要求当女兵。一篇篇劳动人民的血泪史、一件件触目惊心的实物,使我们对海南人民的过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我们将要表现的英雄人物有了更加浓厚的感情。”李承祥回忆。
芭蕾民族化更具浪漫色彩
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电影原作,梁信的剧本、谢晋的导演艺术、黄准的娘子军连歌以及祝希娟、王心刚、陈强等表演艺术家塑造的鲜明人物形象,为芭蕾舞剧的创作提供了坚实的创作依据。
从银幕形象转换到芭蕾形象能否获得成功,主要从两方面加以审视:第一要体现原作的精髓,第二要充分发挥芭蕾舞艺术的表现特征,使观众在形象转换的观赏中,获得有别于银幕的美感享受。
根据舞剧长于抒情、拙于叙事的艺术特点以及肢体语言的局限性,改编中首先着眼于两方面,一是精简人物,二是浓缩情节。在电影中有名有姓的角色就有十三位,对舞剧无疑是太多了,经反复斟酌,只保留六个人,正面人物琼花、洪常青、连长、小庞,去掉了符红莲、阿贵等人,反面人物南霸天、老四,去掉了大管家、黄振山、陈旅长等人。在交代情节上尽可能压缩篇幅,采取简练手法,而在抒发人物情感的地方,则尽最大可能给以渲染和深化,发挥音乐、舞蹈的优势。
《红》剧音乐的总体构思可概括为“三个主题一个歌”,一个歌就是指电影中的《娘子军连歌》,它流传很广,是娘子军战士群体形象的生动写照,因而要在舞剧中贯穿运用。而更重要的是要写好琼花、洪常青、南霸天三个主要人物的主题音乐,这决定着舞剧的成败。下连队让“娘子”更像“军”
经过两个多月排练,舞剧初稿完成,并在芭蕾舞团小剧场组织了第一次联排,各方面的同志对舞剧都予以了积极肯定,也提出许多好意见。部队首长希望加强部队的生活气息和战士的气质,说演员的表演像“娘子”,还不太像“军”。
芭团领导决定暂停排练,下连当兵,北京军区领导帮助联系了大同的当地驻军,包括全体演员和演奏员一百三十多人进入部队驻地。每一个人都领到一身新军装和一支步枪,女演员集中住在几间营房内,男演员编在各个班里,和战士们生活在一起。演员们以战士为榜样,对自己在《红》剧中扮演的角色有了更深理解。回到北京再进排练场,面貌大变样。
周总理 没想到演出这样成功
1964年9月23日,《红》剧在天桥剧场彩排演出,请周总理观看。演出结束后,周总理上台看望演员,第一句话就说:“我的思想比你们保守了,我原来想,芭蕾舞要马上表现中国的现代生活恐怕有困难,需要过渡一下,先演外国革命题材的剧目,没想到你们的演出这样成功。”
根据总理指示,芭蕾舞团第二天到人民大会堂小礼堂装台,为中央领导同志组织专场演出,毛主席在观看演出中说了三句话:“方向是对的,革命是成功的,艺术上也是好的。”演出结束后走上舞台与全体演出人员合影留念,给大家极大鼓舞。
当年10月,《红》剧到广州为广交会演出。当时正在广州演出的古巴芭蕾舞团看完演出,激动地跑上台与演员们拥抱。在之后的座谈会上,古巴著名舞蹈家阿丽西亚·阿隆索连连称赞:“在芭蕾历史上第一次出现拿刀枪的足尖舞,你们太了不起了。”
在上海为申九纱厂女工举办的专场演出中,年纪较大的纺织女工在旧社会有切身遭遇,当看到琼花被鞭打等场面时,流下眼泪。乐池中的演奏员也受观众情绪感染,边演奏边流泪。